从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时期中国电影的发展与国家的意识形态紧密相关。在这个阶段,中国电影不仅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存在,更承担着宣传、教育、鼓动和影响观众思想的使命。
抗日宣传和民族意识觉醒: 1937年到1945年,随着抗日战争的深入,电影成为重要的宣传工具。许多电影作品直接面向战争,反映人民抗战的决心和勇气,如《八百壮士》等。这些电影在推广民族意识、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社会主义思想传播: 在抗战后期及之后,随着解放战争的开始,大批电影工作者投身于宣传社会主义思想的创作,比如《白毛女》、《铁道游击队》等。这些作品通过描绘贫苦人民的生活和斗争,传达了共产党领导的正义性与进步性,促进了社会主义理念的普及。
艺术与政治结合: 这个时期,中国电影注重艺术与政治的结合,在提升艺术表现力的同时,也传递了强烈的政治信息。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来中国电影的发展模式。
电影工业的发展: 在战争与动荡的环境中,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