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骨髓炎是由化脓性细菌引起的骨髓和骨组织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常常继发于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或者血源性感染。影像学检查,在诊断化脓性骨髓炎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以下是几种常用影像学方法检测化脓性骨髓炎时可能观察到的表现:
X线检查:
- 早期变化:在感染发生后10-14天内,X线可能显示不出现明显改变。
- 骨质疏松:随后可能表现骨质疏松,如透亮度增加。
- 皮质破坏:随着病变发展,可见到局部骨皮质不规则的破坏。
- 软组织肿胀:在早期就有软组织的肿胀变化。
- 死骨形成:在慢性期可能出现死骨,表现为高密度影。
CT扫描:
- 早期骨髓水肿:CT可以较早地显示骨髓内的水肿,即低密度区。
- 皮质破坏及骨膜反应:能够发现早期的皮质破坏和骨膜增厚反应。
- 脓肿形成:可以清晰显示骨髓内或软组织中的脓肿,表现为低密度区环绕明显的增强环。
MRI(磁共振成像):
- 骨髓信号改变: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及其脂肪抑制序列呈高信号,早期即可发现。
- 皮质和髓质破坏:皮质的完整性破坏和髓质炎症的扩散可以通过MRI清晰显示。
- 软组织异常和脓肿:MR能识别具有不同阶段的脓肿,特别是在T2加权像上显示为高信号。
- 骨膜反应和周围炎症:增强扫描后可更清楚地显示。
超声检查:
- 软组织肿胀:超声能显示软组织的肿胀情况。
- 脓肿形成:超声可以发现脓肿,并指导穿刺治疗。
- 骨膜反应和死骨:超声对于骨髓炎初期的炎症和骨膜反应有良好的显示效果。
核素骨扫描:
- 热区聚集:急性骨髓炎在核素骨扫描上呈热区聚集,这是因为局部骨代谢增加所导致。
- 动态变化:可用于监测治疗效果和疾病的进展。
影像学技术的选择取决于多个因素,例如病人的年龄、体重、病情的急性或慢性特性,以及是否有开放性伤口。确诊通常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例如血培养、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微生物学检验等。快速准确的诊断对于化脓性骨髓炎的有效治疗至关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预防严重的并发症,如败血症和残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