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闪烁体的发光机制涉及到一系列物理过程,这些过程将入射的高能辐射(如X射线、γ射线或带电粒子)转化为可见光或紫外线光子。以下是无机闪烁体发光机制的主要步骤:
-
吸收能量:
- 当高能辐射进入无机闪烁体时,通过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或其他相互作用方式,能量被传递给闪烁体中的原子或电子。
-
产生激发态:
- 闪烁体内的原子或电子吸收能量后被激发到高能态。对于光电效应,这涉及到内层电子的电离和外层电子的填充,产生电子-空穴对。
-
能量迁移:
- 在某些无机闪烁体中,激发态能量通过晶格振动或声子的形式在晶体内部迁移,以寻找能量较低的局部区域进行释放。
-
掺杂中心的作用:
- 无机闪烁体通常含有掺杂物质,称为掺杂中心或激活剂,它们具有特定的能级结构。这些掺杂中心有助于捕获激发态能量,并在其中存储。
-
能量释放:
- 掺杂中心中的电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时,会释放出光子。这个过程中的能量差决定了光子的能量,即光的波长。
-
发光衰减:
- 发光过程不是瞬时的,而是一个随时间衰减的过程。发光衰减的时间常数取决于闪烁体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
光子传播:
- 释放出的光子在闪烁体内传播,可能经历散射、吸收等过程,最终一部分光子到达闪烁体表面。
-
光子逃逸:
- 到达表面的光子需要逃逸出闪烁体,这依赖于闪烁体的透明度和表面特性。
-
光电转换:
- 逃逸出的光子被光电倍增管(PMT)或其他光电探测器接收,转换成电信号,然后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放大和分析。
-
温度效应:
- 温度的变化会影响激发态的寿命和非辐射复合率,进而影响发光效率和衰减时间。
无机闪烁体的发光机制是一种复杂的物理过程,涉及能量的吸收、迁移、存储和释放。通过优化闪烁体的材料组成和结构,可以提高其发光效率和时间分辨率,以满足不同应用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