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2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转变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逐步加深,中国财政政策经历了多次适应时代变化的重大调整,并呈现出一系列特征性的变化。以下是其变化特征及原因简述:
-
由直接控制向间接控制转变:
- 原因: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重新界定,中央逐步减少对经济的直接控制,转变以税收政策、转移支付和国债发行等宏观调控手段。
-
扩展财政收入来源:
- 原因: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带动税收增加;进口关税和增值税等税制改革增加了财政收入;企业盈利的提升也提升了企业所得税。
-
扩大公共支出和调整结构:
- 原因: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财政更多地支持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领域,公共支出持续增长并优化结构。
-
加强宏观经济调控:
- 原因:为应对国内外经济波动和市场变化,财政部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进行逆周期调节,如减税降费、增支等。
-
注重民生改善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 原因:为保障社会公平和稳定,财政加大了对农村扶贫、城市低保、养老保险等方面的投入。
-
投融资体制改革:
- 原因: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引导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公共产品和基础设施建设。
-
实施更加灵活的税收政策:
- 原因:降低企业成本和刺激消费,税收减免措施频出,增值税改革深入推进,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等。
-
国际合作与竞争:
- 原因:随着中国更深地融入全球经济,财政政策需考虑国际环境的影响,比如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通过激活内需来减轻外部冲击。
-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原因: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要求财政政策加大对环保的投资和激励绿色经济发展。
这些变化特征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国的经济发展阶段、政策执行效果、国内外经济形势以及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在此基础上,中国财政政策旨在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