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部门在风险管理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负责评估、监控和报告机构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有效性。根据国际和中国的标准,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定期开展专项审计。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发布的《内部审计标准》建议内部审计活动应全面覆盖,但由于资源和时间的限制,具体的审计频率需要根据风险评估来确定。对于关键领域,如风险操作管理,可能需要更频繁的审计。
在中国,根据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指引》(2017年修订版),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内审部门应当至少每两年开展一次关于风险管理的专项审计,以确保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具体到操作风险,这通常是指由于人员、流程、系统或外部因素导致的损失,内部审计部门可能需要根据操作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来安排专项审计的频率。
因此,如果提到“风险操作管理”,可以理解为是风险管理中的一个特定部分,而内部审计部门应至少每两年对其进行一次专项审计。然而,实际操作中,机构应根据内部风险评估结果和监管要求来确定具体审计计划和频率。如果审计周期需要调整,应有充分的理由,并得到监管机构的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