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全诗如下: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并不是这首诗中的句子,而是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首诗是王勃送别友人杜审言去蜀州(今四川成都)任职时所作。全诗如下: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在这首诗中,“城阙辅三秦”指的是长安城(今西安)周边的三个地区,即雍州、岐州、豳州,这些地区在古代被称为“三秦”,因为它们是秦朝灭亡后被分割的三个地方。长安作为唐朝的都城,是政治和文化的中心,所以这里用“城阙”来代指长安,而“辅三秦”则形容长安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风烟望五津”中的“五津”指的是长江上游的五个重要渡口,分别是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些渡口是进入蜀地的重要通道。“风烟”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远望时的朦胧景象,形容诗人远望蜀地,心中充满了对友人即将踏上的旅程的关切和不舍。
至于“以实写虚”的表达手法,是指在文学作品中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写来传达抽象的情感或意境。在王勃的这首诗中,通过对“城阙”和“五津”的具体描写,传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和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未来的乐观态度。这种手法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情感更加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