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在其作品《纯粹理性批判》中对传统形而上学进行了深刻的考察,并指出了其根本错误以及形成该错误的理论原因。
根本错误:
- 毫无根据的先验论证:康德批评传统形而上学超出了经验的界限去讨论本体性的问题,如上帝存在、灵魂不朽、宇宙有限或无限等。
- 错误地将现象论与本体论混淆:传统形而上学错误地将关于现象的规则应用到了物质和精神的本质世界,没有区分可经验的“现象”和不可经验的“物自体”(Ding an sich)。
理论原因:
- 不恰当的认识论:在康德之前的哲学中,没有明确区分先验综合命题和分析命题。由于缺乏清晰的认识论框架,哲学家们试图对超越经验的实际问题进行纯粹的逻辑证明。
- 心理主义偏见:很多形而上学家基于直观和感性经验去设定自然界的规律,而忽视了心灵自身对经验构建的作用。
- 概念的虚化使用:哲学界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对于一些基本概念及其范畴的使用不当,导致不能正确应用于经验之外的领域,比如把逻辑范畴(如因果性)错误地应用到超验对象上。
- 误用范畴:主体的错误地将用于感性经验的范畴运用在非感性对象上,从而创造了形而上学幻象。
- 主观性的推论失误:对自我意识和主体性的过度强调导致了以主观经验和推断代替客观实证。
- 理念批判的缺失:比如理性批判哲学认为先验的理念都是空的,在无需经验的规定下无意义,导致这些理念被滥用、膨胀,产生非经验认知的错误追求。
康德通过区分现象和物自体,考证先验和后验知识区别,严格限制认知范围和能力,并通过“批判的理念”,赋予形而上学新的理解和可靠基础,即不直接指向本体世界的静态建构,而是关于人如何认识世界的批判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