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音乐“新艺术”阶段出现的新的对位音响现象,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发布于 2021-09-28 07:01:41
A.在探索新音乐的节奏手段的同时,14世纪也开始注意发掘变化音级的和声效果以获取新的表情风格。变化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0世纪,所谓“伪音”(musicaficta)即基本自然音级之外的变化音级,当时常常是为避免三全音程的不协和效果而使用。
B.13世纪伪音理论主要局限于单声音乐。14世纪则在复调音乐中较多地使用。常见的是使用于终止,喜欢在终止时旋律临时升高,以小二度上行结束,这种新的终止式既带来新的音响,也对以后的调性思维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C.在《新音乐的艺术》中穆里斯专门讨论了这个问题,他主张在以五度终止时前面的三度应该是大三度,以八度终止时前面的六度应该是大六度(终止于同度时则应为小三度),当由于变化音级而导致出现三全音的音程结合时,根据当时的原则,应该同时变化内声部音级予以避免,这形成了二重变化音的终止形式。
D.伪音的使用尽管在14世纪比较普遍,但在习惯上人们常常并不是都严格地记写,很多情况下是演唱者根据经验即兴地歌唱。

查看更多

关注者
0
被浏览
179
  • 体验AI问答!更聪明、超智能!
  • 一款基于GPT的超级AI助手,可以对话、创作、写文案!
1 个回答

撰写答案

请登录后再发布答案,点击登录

发布
问题

手机
浏览

扫码手机浏览

分享
好友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