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心病,即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慢性肺部疾病或肺血管疾病导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及肺动脉高压,继发右心室负荷增加而最终导致右心室肥厚、扩张甚至右心功能衰竭的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慢性低氧血症:长期的肺部疾病导致肺泡通气功能和(或)换气功能障碍,引起肺泡内氧气分压降低,进而导致全身低氧血症,刺激肺小动脉收缩。
肺小动脉结构改变:慢性低氧血症会刺激肺小动脉平滑肌细胞增生,导致肺小动脉中膜增厚,血管壁纤维化,管腔狭窄,肺循环阻力增加。
肺血管重塑:炎症介质、血管活性物质等因素影响下,肺血管发生重塑,包括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的增殖以及胶原纤维的沉积,导致肺血管床缩小,肺动脉高压进一步加重。
右心室适应性改变:长期肺动脉高压使得右心室承受持续的高压负荷。为了维持足够的心输出量,右心室会发生肥厚以增强心肌的收缩力。但随着病程进展,肥厚可能转变为扩张,最终导致右心室功能障碍。
右心衰竭:当右心室功能受损,不能有效地将血液泵入肺部进行氧合,可能导致全身血液循环障碍,出现体循环淤血的表现,如颈静脉怒张、肝大、下肢水肿、腹水等。
神经内分泌激活:肺心病患者常伴有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这些反应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肺循环及全身循环的负荷。
其他因素:肺部感染、心脏代谢异常、遗传易感性等因素也可能在慢性肺心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
慢性肺心病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方面的生理、病理过程,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采取全面的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