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倾向是组织行为学和管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涉及员工离开当前工作的意图和可能性。以下是离职倾向的一些关键要点汇总:
离职行为的预测指标:离职倾向被认为是员工实际离职行为的最直接、最可靠的前兆。
主观态度的反映:离职倾向是员工对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等主观态度的反映。
动机-过程理论:Meyer和Allen(1997)提出动机-过程理论(MPT),将离职倾向视为员工三种态度——情感承诺、连续承诺和规范承诺交互作用的结果。
心理动力机制:J勒夫特提出的Lewin的心理动力模型中,离职倾向是由“推动力”(即对当前工作的不满)和“拉动力”(外部工作机会的吸引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多变量影响:离职倾向受到个体因素(如年龄、性别、教育和个性)、职业因素(如工作满意度、角色冲突等)和组织因素(如领导行为、组织结构等)的共同影响。
情境依赖性:离职倾向具有情境依赖性,意味着它可能因特定的事件、条件或员工与组织的互动而发生变化。
退出、抗议、疏忽和职业困境:Lee和Tushman(1979)用这一框架来解释降低离职倾向的行为模式,包括员工在经历不满意的情况下可能表现出的不同应对策略,如正式辞职、被动抗议、冷漠疏忽或寻求职业咨询。
影响绩效并预示未来行为:较高水平的离职倾向不仅会影响员工的工作绩效,还可能预示着未来的缺勤、迟到和较低的工作投入。
经理决策的数据依据:通过分析员工的离职倾向,管理层可以更早地识别哪些员工有更高的离职风险,并据此制定针对性的挽留人才方案。
动态调整和预防战略:管理者可以运用离职倾向调研结果作为一项工具进行动态调整公司政策,提前制定预防措施,例如改善工作条件,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等。
通过对这些概念要点的综合理解,雇主可以在策略上做出相应的人力资源规划与调整,以减少人才流失和增强员工忠诚度。